顧名思義,微生態制劑是根據微生態理論選用動物體內正常定植的微生物菌種和促進物質經過特殊工藝制成的,具有調節、維持或補充動物腸道微生態平衡,通過增強腸道內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來預防疾病,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和促進動物生長的一類藥物或飼料添加劑等。 自年德國一博士提出“微生態學”概念以來,微生態學迅速的發展了起來,如今已形成包括動物微生態在內的多門交叉學科。 動物微生態學是研究正常微生物與其宿主動物內環境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態科學。動物微生態學有四方面的理論,即微生態平衡理論、微生態失衡理論、微生態防治理論和微生態營養理論。
微生態制劑的分類
微生態制劑按其組成可分為益生素、益生元及合生元。
益生素在年首先被美國學者提出,,國內翻譯也叫益生菌、活菌制劑等。益生素指能夠通過定植作用改善宿主腸道菌群微生態平衡,而促進宿主健康的一類有足夠數量的活菌制劑產品。 益生元又叫化學益生素,是一種進入宿主腸道后可以促進腸道有益菌的活性或被有益菌選擇性吸收利用,而不能被宿主酶系和腸道有害菌利用的化學物質。雙歧因子作為益生元己被廣泛應用,后又發現許多不能被消化的寡糖也可以作為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乳果糖、低聚麥芽糖等。 合生元是指將益生素和益生元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生物制劑。合生元可以發揮益生菌的生理活性,也可選擇性地快速增加這種菌的數量,使益生菌的作用更顯著持久。合生元作為新一代微生態調節劑,將益生菌和益生元聯合應用,可同時發揮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使益生菌和益生元協調作用,共同對抗疾病,維護機體的微生態平衡。
微生態制劑發展歷史
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從上世紀年代才被國際上的動物養殖業所重視。 美國從年代開始使用動物飼用微生物,日本和歐洲相繼研發可以取代抗生素的新型制劑,抗生素的使用受到限制,推動了微生態制劑行業的快速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生產微生態制劑最早,也是品種最多的國家。在日本年產值達億日元以上的微生態制劑生產廠家至少個以上。 我國微生態制劑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年代,最早由四川農業大學何明清教授提出,隨后微生態制劑的研究與應用逐漸增多。 目前我國最大的微生態制劑生產廠家是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基因工程菌等新型微生態制劑正不斷的問世,微生態制劑行業將會迅速的發展起來。
乳酸菌類微生態制劑 根據菌種類型不同,微生態制劑可分為單一菌種微生態制劑、復合微生態制劑。
單一菌種微生態制劑又可分成乳酸菌類、芽抱桿菌類、酵母菌類、霉菌類和光合細菌等。 乳酸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極其重要的菌群之一,是能發酵碳水化合物而產生乳酸的革蘭氏陽性菌,為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不能形成芽抱,抗逆性較差。 可以作為微生物添加劑的的乳酸菌主要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乳酸球菌、糞鏈球菌、腸球菌等。 乳酸菌制劑在人的應用中最早也是最廣泛的,其中大部分產品為功能性食品,用于不同人群的日常保健或防治某些疾病。 乳酸菌制劑不僅可以治療腹瀉、消化不良、便秘、高血脂等疾病還具有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抗腫瘤、緩解衰老等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