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干燥技術的原理
噴霧干燥技術是使液態物料經過噴嘴霧化成細微的霧狀液滴,以獲得大的比表面積,在進入干燥塔內流動的熱力場后,霧狀液滴立即被干燥并分離為粉料的勢力過程。得到粉末狀或細顆粒狀成品或半成品的干燥技術。 注;由于物料的干燥是在瞬間完成,受熱時間非常短,特別適用于熱敏性物料。 名詞解釋: 噴霧干燥機原料液原料液可以是溶液、泥漿、懸浮液、乳濁液,糊狀物或熔融物,甚至是濾餅狀物料; 原料液可以是水溶性溶液,也可以是有機溶劑性料液。 注:實驗室噴霧干燥機只適用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等蠕動泵能夠上樣的樣品。
霧滴:是針對從霧化器噴出的料液的分散狀態而提出的術語。即當噴霧中的物料還存在表面水分時,就認為物料是由霧滴組成的。
顆粒:是針對干物料的細分散狀態而提出的術語。顆粒的形狀與霧滴霧化過程中如何形成以及干燥過程中如何變成顆粒的情況有關。
團聚物(噴霧干燥造粒):團聚物是由兩個或多個相互黏結的顆粒組成的。噴霧干燥操作常希望出現團聚現象,因為團聚的顆粒具有較好的分散性。團聚物可能由霧化器附近的兩個或多個霧滴相互結合而成,也可能是在干燥室的下部具有黏性表面的半干的霧滴相互黏結而成。
在特殊情況下,團聚物的形成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實現: 1.在干燥室中,使正在蒸發的霧滴與細干粉接觸; 2.直接在干燥室后安裝特殊的團聚設備(例如流化床)。 粒度:顆粒、霧滴、團聚物的粒度是表示其碎細程度的代表性尺寸。對于球形顆粒,直徑就表示它的粒度。對于非球形顆粒,可以用“假想”直徑表示它的粒度。它是通過顆粒質心沒測得各端點的距離的平均值。粒度還可以根據面積、體積或質量進行計算。
顆粒形狀:由于霧化機理的復雜性以及霧滴在干燥過程的變形,便噴霧千燥得到的產品會出現非球形的顆粒。形狀的變化常常很大。實測的最大顆粒直徑與最小顆粒直徑之比通常可以作為粒形狀的一種標定。用形狀系數可以表示與球形的偏離程度。 形狀系數的定義: 顆粒的實際表面積或體積與根據粒度測定技術(例如顯微鏡分析或篩分)測得的表面積或體積(在顆粒為球形的假定條件下)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