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噴霧干燥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學、農藥、冶金、陶瓷、催化劑、煙氣脫硫、污泥干化、涂料、蜂蜜等加工行業。噴霧干燥一直以來是干燥領域內的熱點研究話題,國內外研究學者對噴霧干燥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
中藥噴霧干燥過程一般用于將中藥制成浸膏或者將溶液制成噴霧原料液,經過噴霧干燥短時間內將藥液干燥成固體粉末或顆粒,可直接用于制粒、壓片,或制成膠囊等,有效降低了中藥的服用劑量。與傳統中藥干燥流程相比,中藥噴霧干燥大大簡化了工藝流程,降低了產品制造成本,封閉的制造環境下降低了藥物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且減少了環境污染。就干燥后的粉體質量而言,噴霧干燥制得的中藥產品顏色較淺、流動性好、含水量低、穩定性好、便于生產和儲存。
在2015版《中國藥典》中,中藥植物油脂、提取物、藥材、飲片、單味藥劑、成方制劑等品種共有2598種,其中618種是飲片和藥材,按照規定,可新鮮加工的中藥材有64種。可用于噴霧干燥的多種中藥具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因為不同中藥的特性和產品要求不同,其噴霧干燥工藝也不同[3]。目前,中藥的應用主要為中藥配方。中藥的配方由多種中藥組成,且其作用相輔相成。對中藥配方顆粒進行研究是研究者們近年來關注的重點。
制備中藥粉體
近年來,噴霧干燥技術在中藥復方和單味中藥粉體制備中的應用均有報道,如秦艽配方顆粒、參蒲盆炎顆粒、溫經止痛方等復方制劑中間體的制備,以及金展菊花提取物、玫瑰提取物、菊芋提取物等單味中藥或藥用植物提取物粉體的制備。制備的中藥粉體的性質與噴霧干燥過程參數密切相關,需綜合考慮各類參數以制備得到滿足目標的粉體。
中藥提取物的改性
在中藥提取液中加入適宜輔料進行噴霧干燥共處理,對中藥粉體結構和性質進行物理修飾,可產生具有良好粒徑、粒形、顆粒孔隙,以及優良的流動性和可壓性的粉體。如針對中藥提取液噴霧干燥過程黏壁問題,肖蘭英等基于響應面分析法優選噴霧干燥最佳條件,以進風溫度150℃,進料速度20r·min-1,料液密度1.10g·mL-1,輔料(β-環糊精)占比17%的工藝制備了不黏壁、收率高的黃芪通便顆粒。
制備微囊
噴霧干燥制備微囊的主要方法包括液滴噴霧干燥和流化床噴霧干燥。液滴噴霧干燥將囊心和囊材混合液分散成霧滴,遇熱氣流迅速蒸發干燥成微囊,是微囊制備最常用的方法。FERREIRA等使用葛根淀粉與阿拉伯膠混合作為囊材保護物理穩定性不強的黑莓提取物,優化干燥條件后,以進風溫度143℃和藥輔比1:1.78得到高收率、水溶性較強、吸濕性低的微囊,提高了黑莓提取物的保存期。此外,微囊類制劑可以定位靶細胞,延長藥物釋放而對正常組織無損害,常用于癌癥的治療。
制備無定形固體分散體
無定形固體分散體是指藥物以無定形形態分散于固體載體中,產生單一、均相的分散體系。高度分散產生的無定形粉體相對于晶體藥物而言,不受晶格的束縛,與溶劑的接觸面積增加,提高親水性,改善藥物的溶出性能。噴霧干燥是制備固體分散體的有效技術,可實現極快的溶劑蒸發,從而導致活性藥物組分(API)載體溶液快速轉變為固體API載體顆粒,溶劑蒸發動力學有助于無定形固體分散體的形成。
制備應用于肺部吸入制劑
現階段在肺部吸入制劑的制備中,目前使用噴霧干燥結合冷凍干燥技術較多,主要是保證藥物成分不受損失同時粉體粒徑能滿足要求。制備過程是通過霧化器將溶液霧化成小液滴,經低溫作用,液滴被冷凍,形成凍結顆粒,最后升華過程使凍結顆粒變為干燥顆粒,制得粒子具有粒徑小,分布窄,流動性好的特點。胰島素、返魂草素等中藥有效成分已被開發為吸入粉霧劑以治療糖尿病、肺水腫等疾病。